就業景觀中的機器人與自動化
根據最新就業統計數據顯示,最近幾個月的制造業就業變化很小。衡量制造業就業變化分散的一個月擴散指數從4月的51.9下降到5月的48.8(低于50的值表示更多的制造業正在失業,而不是加入)。
各種因素可能有助于緩解制造業就業的下降(經濟穩定,商品生產增加,人口老齡化等)。但是,圍繞技術創新(自動化,機器人,物聯網等)的最大中心之一越來越多地用于推動更有效的倉庫和組裝操作。
研究中心最近的調查顯示,大約一半(48%)的行業專家認為機器人進步將在2025年之前取代大量的藍白領工作,另外52%的人預測這些創新將會產生新的技能和產業。
正如亞當·魯濱遜在提到崗位上的原因,也有較少的制造業就業機會的今天,這種“制造技術嫻熟的變化”,導致了各種各樣的第二十二條軍規:
“制造業所需的工人必須具備高度發達的技能才能在這樣的技術環境中工作。因此,工人可能需要除簡單制造以外的學位或其他形式的培訓,如工程,計算機電子學或機器人學。
我們來仔細看看現在和未來,員工的制造技術轉變有什么意義?
提高工作效率和員工創造力
讓我們面對:人類永遠無法與機器提供的生產力和效率競爭。機器人提供人類無法提供的東西:準確性,令人難以置信的一致性和無限的性能。他們執行完全相同的動作數百萬次,沒有變化,投訴或錯誤。更重要的是,他們不需要病假或休假。
雖然許多人擔心技術進步會讓工作自動化,但恰恰相反。自動化重復,平凡或危險的工作可以釋放員工追求需要想象力,適應能力和決策能力的工作。在這個意義上,機器人最終會提高效率 - 而不是取代工人。
另一方面,增加的自動化需要對員工進行一定的技能培訓和教育培訓,以便能夠運營連接的,技術先進的制造設施。制造研究所所長詹妮弗·麥克尼利(Jennifer McNelly)認為,制造商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發展人才庫。她說:“他們已經不能等待受過良好教育和下一代培養的人才。”
驅動重塑
波士頓咨詢集團(BCG)的研究報告顯示,到2025年,預計將有大約120萬臺工業機器人部署。雖然今天的制造功能的10%是自動化的,但由于機器人視覺傳感器和夾持系統的改進,BCG預計這一數字將上升到25%。
但這對制造業就業意味著什么呢?
如蘋果橡膠博客中關于機器人在制造業中的影響所指出的,增加機器人的使用將有助于創造就業機會,并在美國保持制造業“我們正在花費數千億美元在中國做這樣的工作“Rethink機器人聯合創始人羅德尼·布魯克斯(Rodney Brooks)在文章中說。“我們希望公司在這里度過一個讓美國工人更有成效的方式。”
提高了員工的安全
每年,制造商失去寶貴的人力,摔倒,倒塌等事故,導致員工錯過工作,并為公司造成數十萬美元的工傷賠償。事實上,BLS 數據顯示,2013年發生的非致命性工作場所傷害和疾病略有超過300萬,導致每100名全職工人發病率為3.3例。
但是,隨著機器人和自動化系統取代許多職位的工人,出現了另一個顯著的好處:提高了員工的安全。
正如“世界經濟論壇”關于2015年頂尖新興技術的文章所指出的那樣,“機器人是對人類承擔太危險的任務的理想選擇,每天24小時可以以比人工更低的成本工作。”
有趣的是,新一代機器人機器可能與人類合作而不是替代它們。而且,與員工健康和工作場所參與度有明顯的相關性,這種合作的可能結果將更加成熟,員工可以專注于更有挑戰性的工作,而不是倉庫周圍的安全問題。
上海百弘計算機軟件有限公司開發的物流管理系統軟件,為物流園區管理、倉儲管理、運輸管理及物流交易管理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百弘軟件通過物流管理軟件幫助客戶節約物流成本、合理配置資源的同時,幫助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電話:400-8939-255